8月22日,《深圳商報》“企業家精神與深圳”欄目刊登題為《方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熊建明——讓世界分享深圳制造的成果》文章,原文如下:
方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熊建明
讓世界分享深圳制造的成果
今天,深圳人都在分享著方大制造的“成果”。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T3航站樓、深圳大運中心主場館、深圳灣體育中心、深圳濱海醫院,還有即將對外開放的深圳當代藝術館與城市規劃展覽館,棟棟都是深圳地標式建筑,它們華美壯麗的建筑幕墻均是方大的杰作。不僅僅是地標式建筑,還有深圳市民每天乘坐地鐵時見到的地鐵站臺屏蔽門大部分也是方大制造的。
不僅僅是深圳,在國內一、二線城市中許多地標性建筑比如北京雁棲湖國際都會、上海外灘SOHO、上海花旗銀行大廈、廣州廣東奧林匹克中心、三亞鳳凰島國際養生度假中心、武漢漢秀劇場等的幕墻工程也均出自方大。甚至享譽全球的地標性建筑比如迪拜雙子塔、倫敦CASTLEHOUSE摩天大廈、安哥拉羅安達國際機場等的外幕墻也是方大的手筆。而國內超過六成的地鐵運營城市采用了方大地鐵屏蔽門系統。一直駕駛著方大這艘巨輪的,正是方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熊建明。
科技為本 創新為源
熊建明1991年下海創辦方大集團的前身——深圳蛇口方大新材料有限公司時,憑借專利技術讓方大迅速成為行業領軍企業。1995年上市以來,方大集團營業收入增長了19.51倍,總資產增長了17.56倍,營業收入及總資產每年都在以超過15%的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經受住了多次經濟周期及國家宏觀政策調整的影響。
熊建明告訴記者,方大對抗市場風浪的首要法寶就是始終堅持“科技為本,創新為源”的企業經營理念,不抄近路,不尋小道,扎扎實實搞自主研發。熊建明給方大立了一個標準:只要是方大介入的領域,技術專利數量一定要做到行業第一。這也是方大是否介入某一領域的判斷標準。
方大開始推出建筑幕墻時,國內使用幕墻的建筑還很少。20多年下來,方大在高端幕墻、太陽能光伏發電幕墻、LED全彩顯示幕墻等方面先后開發出一批具有國內、國際領先水平的高端產品。2000年方大進入地鐵屏蔽門領域時,該領域還是外資一統天下的局面;如今方大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鐵屏蔽門系統不僅普遍進入內地一、二線城市和香港、臺北,而且還挺進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泰國等海外市場。方大集團同時還是國內最早進入太陽能光伏發電、半導體照明等產業的企業之一,創建了我國第一幢太陽能光伏建筑一體化工程——深圳方大大廈,研制出國內第一顆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打破了國外對大功率高亮度LED芯片核心技術的壟斷。
熊建明自豪地告訴記者,方大主持或參與制定了我國首部建筑節能標準《建筑節能國家標準》、我國第一部《城市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國家行業標準等32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創造了28項“中國企業新紀錄”,擁有專利數769項,其中發明專利100多項,擁有國際PCT專利7項,軟件著作權8項,是同行業中專利總數最多的企業。
為什么用專利數量是否第一作為判斷標準呢?熊建明對此的解釋異常簡單——“因為我是搞技術的”,“這也是我的本能”。
適者生存 永葆“狼性”
熊建明坦言,經營企業這么多年,體會最深的就是叢林法則,即適者生存。熊建明告訴記者:“非洲草原上,動物醒來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觀察周邊,察看是否有天敵,判斷下一分鐘會不會有天敵來到身邊。企業也一樣。”大家都談百年企業,他認為,一個不能持續生存的企業何談百年?企業無論再大再強、再有創新能力,經不住經濟周期的考驗就是失敗。因此,制定企業戰略第一是生存,其次是提高質量,然后再談可持續發展。這也是企業的自然規律。熊建明說:“生存能力,就是要葆有狼性、野性,就是要有競爭力,要有賺錢的本能。丟失了狼性的企業,就等于喪失了生存的本能?!?/span>
在熊建明的辦公桌上,記者看到美國諾貝爾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的書《思考,快與慢》。熊建明告訴記者,朋友推薦的這本書他看了三遍。在他看來,這本書其實就是在講人的本能與思考。如果結合到企業經營上看,初創期企業更多靠本能,企業大了也不能丟失本能。大企業丟了本能就會死掉,但光靠本能也不行,還需要加上思考。26年來,熊建明就像一頭獅子,一直在繁雜喧鬧的市場中不動聲色地尋找著空白點、出擊口。每當選中市場空白時,他就會迅即出擊,而每次成功出擊,都是企業安全生存邊際的一次擴大。
熊建明帶領的方大,先從幕墻入手,1996-1997年又推出外墻鋁板;2000年涉足LED和地鐵屏蔽門產業;近年又推出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這些領域都是國內生產制造的空白,方大也因此屢屢成為行業的開創者。熊建明對記者說:“方大這一路走來,酸甜苦辣根本說不完。”
記者好奇,這幾年與工程打交道的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出事的不少,方大干過國內外1000多項重大工程項目,但從未傳出“見不得臺面”的事,方大是怎么做到的?
熊建明對此“回應”,企業董事長的底線就是企業的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法律。他說:“你周圍的人都在看著你,你瞎搞,就不要想別人不知道?!泵鎸こ谈倶酥械耐犸L邪氣,熊建明常對員工說,“有這一單,撐不死你;沒這一單,也餓不死你”。因此,熊建明寧愿走正規渠道據理力爭,也不愿低三下四求人、搞小動作。熊建明透露方大切入市場的辦法:方大進入一個城市,往往是憑借業內的口碑先從商業項目入手樹立權威,再投標政府的大項目;有些則需要先從外地或發達市場一炮打響,再回過頭來占領本地市場。比如方大地鐵屏蔽門系統,2001年首先在上海地鐵1號線應用,隨后在廣州、北京、深圳、香港等城市迅速推廣。
即使這樣,方大也會失掉一些工程,但是方大卻從未出現過一個工程絆倒一批人的丑聞。熊建明說,企業要持續發展,要創新還必須加上守法。他慨嘆道:“如果只想拿單,方大不知道要掉進多少坑里,或許早就折騰死了?!?/span>
勇對挑戰 醞釀飛躍
熊建明是如何判斷企業當今的大環境的?他認為傷筋動骨的挑戰已經到來。
在熊建明看來,企業掌舵人預測未來的能力,是企業能否度過危機的重要風向標。他說,這就好比雨天行走在積水的路上,首先要判斷哪里有水坑,才不會一腳踩入弄濕整只腳。
熊建明斷言,相較于1998與2008年那兩次危機,這次才是真正的傷筋動骨。最大的不同是前兩次沒有信息產業的變革因素。這次信息產業的巨大變革將改寫許多行業。共享經濟出現,制造出來的汽車、自行車要賣給誰?網店昌盛,零售業該怎么辦?他感覺許多企業還未意識到這場危機的嚴峻性。但他認為,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
他認為,方大所處的行業還在,但打法必須變。他已為方大謀劃出變革新方向——由“制造+工程型”高新技術企業向“信息化技術服務+智能制造型”企業轉變,做“幕墻維護醫生”和“地鐵屏蔽門維護服務專家”。
熊建明透露,一座建筑的幕墻壽命最長50年,像人的身體一樣,要正常體檢。經過30年來的建設,中國幕墻建筑已隨處可見。再過若干年,有的舊的幕墻會像雞蛋殼碎裂般掉落,將會是公共安全隱患,同時也意味著很大的潛在市場?!胺酱笠验_始著手聯系政府有關部門和檢測機構,計劃制定幕墻、地鐵屏蔽門安全維護保養檢測標準。至于智能化制造,在方大的工廠,有的已經引入小型機器人,方大企業云也研發了一年多……”
熊建明帶領方大正在醞釀一次質的飛躍。
人物小傳
熊建明,1957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工商管理哲學博士,高級工程師,方大集團創始人。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及南昌大學兼職教授?,F任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深圳市第六屆人大代表,深圳市半導體照明產業促進會創會會長、深圳市南山區工商聯主席、深圳市南山區慈善會名譽會長等職。被評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杰出人才”“中國企業自主創新十大人物”“全國科技成果推廣先進工作者”“中國上市公司最受尊敬10大功勛企業家”“廣東省勞動模范”“深圳經濟特區30年30位優秀人物”和深圳35年35位“影響中國的深商領袖”等。他帶領的方大集團,已成為國內建筑幕墻、地鐵屏蔽門、半導體照明、光伏建筑一體化等行業領域的開拓者和領軍者。2016年方大集團實現營業收入逾42億元,同比增長64.83%,凈利潤接近7億元,同比增長550.64%。
企業家心語
●企業目標可以設定得高遠,但是把控和操作一定要接地氣。
●定力是企業家的關鍵性經驗和優勢。
●一個人需要不斷否定自我、超越自我。否定是指改正以前做得不好的,超越是指不斷挖掘自身潛能。
●家和萬事興。員工和團隊才是公司最應該善待的人。
●員工創造價值就要合理回報。小河與大河是一樣的。
●運作企業既要充分授權又要適當監督。只授權不監督就會“放羊”,監督過嚴授權就成零。
記者手記
一位不敢輕言“成功”的企業家
企業家身上有著怎樣的基因?在采訪熊建明的過程中,記者不斷地試圖找出答案。
1988年4月,31歲的熊建明南下深圳之前,工民建專業畢業的他已是江西機械設計院一名副處級干部。深圳到江西納賢,熊建明被推薦到蛇口管理局任主任工程師,參與蛇口的規劃和建設。但他并未停止“折騰”,1991年“下海”走上創業之路。
記者曾問熊建明如果人生再來一次還會不會選擇做企業?熊建明很肯定地說:“如果有機會還會。”他解釋說,做企業可以很容易獲得來自社會、投資者、員工、客戶等多方面的客觀評價,也更容易體現一個人的客觀價值。但有些職業獲得客觀評價卻不容易。
采訪中記者還問熊建明如何理解成功與幸福?記者注意到,他迅速地回應了對成功的理解。他說:“我半輩子搞企業,一直忌諱講成功。講成功就離死不遠了,一旦人們都在說誰誰很成功的話,我就有一種不祥之兆?!钡]有緊接著回應幸福,而是略有停頓、若有所思地輕聲說“有時幸?!保缶筒辉傺诱乖掝}??墒钱斨v到方大作為幾個行業的開拓者,且專利數居同行業之首時,他臉上寫滿自豪。
熊建明說,方大說小也不小,說大也不大,但是方大和哪個企業比都不差。這又是何等的自信!
記者感到,企業家或許不會常常感到幸福,反而不時還要經歷磨難和艱辛,但是自豪感、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卻足以抵消萬種打磨。因此企業家也是渴望實現人生價值、渴望獲得社會認可并愿意為之極力付出的人。
如果將人生比作生死較量的戰場,企業家也一定是個主動投入戰斗、決不會輕易認輸的人。熊建明在描述企業生存本能時,首先聯想到的是非洲草原上的野生動物,想到的是狼性和野性。當他講企業無論多大都不能丟掉狼性時,記者聯想到的是一位手握血刃隨時準備戰斗的勇士。
采訪那天,熊建明告訴記者,現在方大還有七八個團隊在國外做項目,有些國家他從來也沒去過,都是各個團隊自己運作。方大也從來沒有一名高管被挖走,有的甚至在方大一直干到退休。這讓記者體悟到企業家還得是個具有凝聚力、感召力的人。正是這種人格魅力,使他們能夠團結一幫人,共同克難,成就偉業。
“員工就是我們不能忘記的初心”
一個成功企業需要有成就它的土壤。正是深圳這座城市,激勵著熊建明帶領方大一次次拓冰、一次次試水。
熊建明告訴記者,深圳的產業鏈是自然生成的,環環相扣,這就為產品研發提供了極大便利。比如地鐵屏蔽門,方大在國內首先涉足,開發產品所需要的大大小小幾千個零部件,其中90%的零部件打個電話1小時就能送達。這種快捷有效的服務唯有深圳具備。幕墻產品也一樣,配套環境都在深圳。
如果說深圳的產業鏈為方大提供了物質支撐,那么深圳的軟環境則每每催人奮起。熊建明告訴記者:“方大大廈就坐落在高新技術產業園。每當你感覺懈怠時,想想在這個地方,原來什么也沒有,但現在就能成為一個極為成功的科技園。你只要抬頭往外看看,就會動力十足?!?/span>
方大的項目遍布五大洲,方大的員工團隊一年到頭都在世界各地忙碌著。在這個以股東回報為導向的市場上,熊建明是如何給員工、股東、客戶三者排序的呢?
熊建明對記者說,如果要排序,員工永遠是第一位的。他解釋,沒有員工就不會有企業??蛻艨梢酝ㄟ^員工的努力去爭取。有了好的客戶就可以有好的利潤,股東也就會得到回報。對于企業創造利潤來講,員工是最基礎的。我們講不忘初心,員工就是不能忘記的初心。飛機飛得再高也要落地,也得有地的支撐,地就是我們的員工。熊建明說:“方大是上市公司,我也是在給股東打工,我的一半也是員工。”“現在都在講企業家的社會責任。員工就好比家里人,照顧家里人這個責任都盡不到,何來社會責任?”
所以方大無論多么困難,從來不會欠發員工的薪水。方大員工每周要保證1小時的培訓時間,一年一次員工體檢,員工享受國家帶薪休假福利,還要兩個月一次安排員工生日旅游。
(深圳商報記者 胡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