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版稿件: 方大集團:科技為本 創新為源
- 第三版稿件: 方大集團:蛇口基因助力發展 創新要有烈士精神
- 第四版稿件: 保持細分領域競爭優勢 打造百年老店 熊建明:創新又保守的資本市場老兵
頭版稿件丨方大集團:科技為本 創新為源
證券時報記者 于德江
“科技為本、創新為源”,創業之初便將此作為發展理念并貫徹近30年,方大集團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發展之路。方大集團創始人、董事長、總裁、實際控制人熊建明,這位出身自深圳蛇口的企業家,勇于創新,敢為人先。改革開放40年,方大集團及熊建明是參與者、建設者,同時也是受益者。
近日,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方大集團,證券時報副總編輯成孝海與方大集團董事長熊建明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采訪當天恰逢方大集團27周歲生日,在公司代表作——深圳方大城項目T1寫字樓38層,熊建明敞開心扉,回顧27年創業歷程,暢談公司未來發展前景。
熊建明感謝深圳的包容,讓方大集團在這里誕生、成長和發展。熊建明更感謝蛇口,感謝改革開放。在深圳市政府蛇口管理局工作的3年多時間,顛覆了熊建明的思想觀念。正是蛇口精神影響了他:“什么都想去嘗新,嘗試不同的新,否則我也不會下海?!毙芙魍渡砩毯5睦碛善鋵嵎浅:唵巍?/span>
熊建明也感謝資本市場。“1995年11月29日公司B股上市,1996年4月15日在A股上市。”熊建明對具體上市日期記得非常清楚,方大集團也成為第一家同時在A股、B股上市的民營企業。上市20多年來,方大集團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總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等多項指標實現數十倍的增長,現已形成高端建筑幕墻系統及材料、軌道交通屏蔽門系統、新能源、房地產等四大業務板塊并進發展的格局。
方大集團堅持科技為本、創新為源,也曾因創新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熊建明說,創新就是要有“烈士精神”。外界很少有人知道,方大集團早期做過可降解淀粉塑料和LED(發光二極管),熊建明還是中國第一個LED產業促進會的會長。遺憾的是,方大集團投入巨資嘗試的這兩項創新均以失敗告終,未能堅持至今令熊建明十分遺憾。
“如果做成了,到今天,白色的塑料(白色垃圾)就可能沒有了?!毙芙髡f,“一直到今天,中國LED原創的東西不多,非常遺憾沒有堅持下來?!焙迷?,部分創新的失敗也給熊建明帶來了啟示:一是老百姓需求在不斷提升,方大集團作為公共產品的生產者,要不斷提升工藝,提高質量、解決問題;二是,要把控好發展、創新和風險的關系,可以接受一兩項成為“烈士”,但如果所有創新都成為“烈士”,方大集團就完了。
“科技為本、創新為源的理念不能變,這是我們的發展宗旨?!闭劶拔磥?,熊建明重申了這一份堅持。對科技的重視也讓方大集團的生產效率得到提升,公司目前正在嘗試用機器人處理一些復雜的工藝,節省了人工成本,質量更有保障。熊建明介紹,2019年還要考慮大數據、AI(人工智能)技術方面的應用,預計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第三版稿件丨方大集團:蛇口基因助力發展 創新要有“烈士精神”
證券時報記者 于德江
經過近30年的發展,方大集團已經不止是一家做幕墻的公司,業務版圖已拓展至高端幕墻系統及材料、軌道交通設備及系統、新能源和房地產四大塊。這些看似毫不相關的業務,構成了方大集團多元化、跨產業、跨地域的格局。
日前,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方大集團,感受這家公司身上敢于創新的蛇口精神。
方大集團也特意將采訪地點設在方大城,后者位于深圳市南山區,是一處集生態辦公、特色商業、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是公司的代表作,未來也將為公司業績作出貢獻。這里曾是方大集團早期廠房所在地,當時還屬于偏僻地帶,如今搖身一變,已不是原來模樣。
首家“A+B”民營上市公司
方大集團實際控制人熊建明,一直擔任公司董事長、總裁職務。今年61歲的他談起創業經歷,首先感謝了改革開放,感謝改革開放初期的深圳大環境。
198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已來,深圳蛇口走在最前列,高喊著“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深圳也因此吸引了八方人才,熊建明即在此時從江西調入深圳市人民政府蛇口管理局工作,投身改革開放的浪潮之中。
熊建明向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回憶了這段歲月,言談之間仍難掩豪情?!爱敃r的蛇口管理局,是我覺得最為難得一見的政府,”熊建明說,“一個區級政府管理部門,加上司機才80多個人?!碑敃r的熊建明也擔當重任,一個區級部門管理了七個公章,就相當于七個部門,包括國土、規劃、消防、交通、環保等。人員極簡、效率至上,無疑是蛇口模式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蛇口模式另一大特色是不安分守己,敢為人先。有些企業家出自蛇口,正是在蛇口的經歷,讓他們的思想觀念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拔腋母镩_放初期在深圳市政府蛇口管理局工作了三年多,這種感受是非常深的,”熊建明表示,“什么都想去嘗新,嘗試不同的新,否則我也不會下海?!碑敃r,政府安排了熊建明一個不錯的職務,但他沒有去。
1991年,熊建明創立方大集團的前身——深圳蛇口方大新材料有限公司。“創業之初確實碰到很多困難,一路就這樣走過來,感謝蛇口這根‘試管’,感謝改革開放?!毙芙髡f。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40年,熊建明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他十分感謝這個時代。
“1995年11月29日B股上市,1996年4月15日A股上市”,熊建明對具體上市日期記得非常清楚,方大集團也成為我國第一家同時A股、B股上市的民營企業。上市二十多年來,方大集團借助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總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等多項指標實現數十倍的增長,現已形成高端幕墻系統及材料、軌道交通設備及系統、新能源、房地產等四大業務板塊并進發展的格局。
熊建明亦對資本市場表達了感激之情,他對證券時報記者說,資本市場為方大集團提供一個非常大的平臺,提升公司管理品質,連接投資者及海外市場,一路幫助公司穩健發展。
上市二十三年來,熊建明一直擔任方大集團董事長、總裁,他自己笑稱,自己或許是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在任時間最長的董事長。但他年歲畢竟已逾花甲,董事長、總裁兩大重要職務長期一肩挑畢竟會引起關注,接班人的問題也終究是要考慮的。對于略顯敏感的問題,熊建明也沒有回避,他告訴證券時報記者,其本人大部分是在履行董事長職責,總裁之下設立了副總裁、總裁助理等分別分管相應的業務,不同的業務由不同的團隊執行。
“毫無疑問,將來肯定是要換班的,”熊建明說,“我們也在找一個合適的時候,找合適的人選。”
創新要有“烈士精神”
如果不是從熊建明親口說出,很難想象方大集團早前竟然投入巨資做過可降解淀粉塑料和LED??上У氖?,這兩項業務都失敗了。熊建明說,創新就要有“烈士精神”。這與其蛇口出身有很大的關系,創業之路上敢想敢試,才成就了今天的方大集團。
方大集團在成立之初的發展理念就是科技為本、創新為源,至今已經貫徹近三十年?!按_實是創新讓公司一直持續發展到今天,但創新的代價非常高,也非常容易成為烈士?!毙芙髡f,“所以,創新就要有‘烈士精神’,因為你可能走不到最后一步,或者前幾步就已經倒下了。”
熊建明舉了兩個例子。
第一個,1994年,方大跟一個研究機構合作,投資了1000多萬做可完全降解的淀粉塑料。那個時候公司還沒上市,1994年的1000多萬元是很大的數字了。方大跟院士合作,用東北的玉米和玉米秸稈,搗碎再加一部分其他東西,生產出可完全降解的淀粉塑料。但是,受限于當時的設備、技術工藝,生產出來的可完全降解的淀粉塑料不夠白,上面還有黃色的顆粒,不夠美觀。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化學添加劑,影響降解效果,所以熊建明不想添加。由此造成的結果就是,將這個塑料袋放到商場免費使用,依然無人問津。
方大轉變思路,欲將產品應用到蔬菜大棚上,就可以回避美觀與否的問題。但是,同樣由于沒有添加足量的化學制劑,塑料布張力不夠,強度不夠,用力一拉就容易斷掉,做出來折折彎彎的,用戶不滿意。還有就是由于產品上有黃色顆粒,且完全環保無害,引來許多鳥兒啄食,塑料布出現很多洞,也就成不了蔬菜大棚。這一轉變,同樣以失敗告終。
“我們在上市之前還在干這個事情,專門成立了方大精細化工公司,最終還是沒能做成,所以說成了‘烈士’了,非常遺憾?!毙芙鞲嬖V證券時報記者,“如果做成了,到今天,白色的塑料(白色垃圾)就可能沒有了?!?/span>
第二個例子就是LED。鮮有人知,熊建明還是中國第一個LED產業促進會的會長。熊建明介紹,20年前,方大集團跟國內知名大學和國際上的專業團隊合作,花了四年的時間,燒掉3個多億,一開始就做芯片,擁有許多專利。當時芯片做的還是挺好的,用到照明、激光器等方面。但是價格太貴了,銷量又小,方大集團無力支撐,只能將這一塊業務賣掉。
“一直到今天,中國LED原創的東西并不多?!毙芙鲗ψC券時報記者表示,“也非常的遺憾,沒有堅持下來。好在我們之后有很多企業進來了,大部分都做中下游,LED這一塊還是有前景的?!?/span>
上述兩項創新事項的失敗令熊建明懊悔不已,但也給他帶來許多啟示:一是老百姓需求在不斷提升,方大集團作為公共產品的生產者,要不斷提升工藝,提高質量、解決問題;二是,要把控好發展、創新和風險的關系,可以接受一兩項成為“烈士”,如果所有創新都成為“烈士”,方大集團就完了。
方大集團目前正在做的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幕墻項目不同以往,運用了很多新的工藝和技術,提升了建筑的性能。方大集團在上海外灘的一個項目,外面看不出什么,但實際上跟原來的完全不一樣,它的能耗指標得到大幅優化,維護方面也更加簡單方便。
方大集團也在努力提升效率,減輕勞動強度,在這方面做了很大力度的改革。現在嘗試用機器人處理一些復雜的工藝,節省了人工成本,質量更有保障。工藝方面也在做大量的改進,提升打膠、焊接、打磨、裝配的質量。熊建明介紹,2019年還要考慮大數據、AI技術方面的應用,預計能達到較好的效果。
保持細分行業競爭優勢
方大集團業務范圍涵蓋高端幕墻系統及材料、軌道交通設備及系統、新能源、房地產等板塊,旗下現有5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全球建有8家工廠,業務遍及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集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的高科技集團公司。
熊建明坦言,公司體量不大但涵蓋的產業比較多,其中一些產品的市場規??臻g比較小,方大集團要保持在細分行業的競爭優勢。
幕墻是方大集團的起家業務,主要產品為節能幕墻、光伏建筑一體化幕墻、LED彩顯幕墻等各類建筑幕墻及鋁板材料,主要用于高層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如機場、車站、文化中心、會議展覽中心、博物館)、建筑物采光頂、異型建筑物(如球形、鐘形建筑物)等,具有外圍護和裝飾功能。
以智能、低碳、環保、可持續發展為導向,方大集團在高端幕墻領域獨占鰲頭,放眼全球也具備強勁的競爭力。方大集團擁有大規模的鋁單板生產制造基地,方大高端幕墻系統廣泛應用于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千項重大工程,多次榮獲我國建筑領域最高獎項——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等榮譽稱號。
熊建明繼續堅定看好幕墻市場,他認為幕墻是具備生命力的,雄安新區、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的推進,將帶來新的需求,方大集團也準備長期在這個市場里面深耕細作,把這個品牌再繼續做好。熊建明還透露,截至2018年底,公司在手訂單應在33億元~40億元之間,按當前年產量算,方大可以做兩年。
軌道交通設備及系統板塊方面,方大集團的軌道交通屏蔽門在國內已開通地鐵運營城市的覆蓋率達到60%以上,全球已有38個城市,71條的地鐵、云軌線路采用方大屏蔽門系統,其占有率近五年連續居全球第一。
方大集團還是我國較早獨立掌握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從事建筑光伏一體化系統(BIPV)設計、制造與集成的企業之一。2018年上半年,已并網發電的三個光伏電站均運行平穩,發電量、銷售收入、營業利潤均達到公司預期目標。其中,江西省蘆溪縣宣風鎮茶垣村20MWp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東莞松山湖2MWp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已列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下發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可享受電價補貼。
房地產業務方面,方大集團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均在穩步推進,包括深圳南山區的方大城項目、深圳寶安區的方大邦深項目、南昌紅谷灘鳳凰洲方大中心項目、深圳市橫崗大康河沿線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等。
方大城項目的表現超出了熊建明的預期。在2018年三季報中,公司披露方大城累計銷售面積8.2萬平方米,商業招商簽約率達到86.5%。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熊建明更新了這組數據,可銷售部分僅剩近1萬平米,商家入駐率達到90%。目前,方大城已經正式開業,證券時報記者在現場感受到,品牌商家密集,人氣也非常旺。
方大城的建設、運營、招商、物業管理等都是方大集團自己的團隊在負責,目前來看做得很好。如果經營理想,方大城未來每年會有1.5億~2億元的租金收入,而且還會有很多衍生品的收入,資產質量非常高。熊建明說,方大集團在城市更新方面的優勢是通過挫折累積起來的,公司現在做這個的團隊有比較超前的理念,不會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而是要利益的長遠化、穩定化。
第四版稿件
證券時報副總編輯成孝海對話方大集團董事長熊建明
保持細分領域競爭優勢 打造百年老店
證券時報記者 于德江
科技為本、創新為源,這是“民企A+B第一股”方大集團的發展理念,已經貫徹近三十年。
2018年12月28日,是方大集團成立27周年的紀念日。就在這一天,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走進方大集團,證券時報副總編輯成孝海與方大集團董事長、總裁熊建明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
堅持科技為本、創新為源
成孝海:今天(2018年12月28日)正好是方大集團成立27周年的紀念日,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有哪些是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熊建明:首先,非常感謝證券時報“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在行動”采訪團來公司采訪。方大集團的成長和深圳的發展是大體同步的,感謝深圳的包容,讓公司在這里誕生、成長和發展。
方大集團1991年12月28日成立,27年發展過程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去總結。成立之初,公司的宗旨就是科技為本、創新為源,產業導向就是節能和環保,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的。毫不夸張地說,公司27年來為國家在產業上做了許多開拓和嘗試,比如高端建筑幕墻、PVDF鋁單板、地鐵屏蔽門系統、光伏建筑一體化(BIPV)、LED等產業,方大集團做之前在國內幾乎都是空白的。
大部分我們做成功了,但有一些沒有堅持下去。比如LED,方大集團2000年做成國內第一個具有真正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我們在這上面花了不少的功夫,也帶動了很多企業進入這個行業。所以現在我有點后悔沒堅持下來,堅持下去當然要燒掉很多錢,但按照今天的情況看,還是有意義的。
我們做幕墻的時候,國內也有一些做幕墻的企業,但還無法跟國外的公司競爭。方大集團起步較高,我們把行業核心專利組成專利池,通過七八年的努力,在高端幕墻市場占據了一定的份額。方大集團不是行業內規模最大的,但在技術方面,我們還是非常有競爭力的。
PVDF鋁單板我們做的比較成功。記得1996年上這個項目的時候,日本、美國、德國三個國家的跨國公司幾乎壟斷了中國市場。這個產業并不大,但正好契合我們發展的理念。方大集團進入之后,大概在2007年,在國內市場國外的品牌基本就不見了,公司一直保持領先地位。
方大集團1999年開始做軌道交通屏蔽門,2003年拿到第一個訂單。在這個細分行業里面,我們做得還是不錯,無論是標準、專利,都處于優勢地位。再一個就是光伏建筑一體化,就是讓建筑發電。2003年建成,位于深圳市南山區科技園的方大大廈,我們就做了太陽能發電供應了地下停車場、樓梯間的用電,目前該電站仍在為方大大廈地下停車場、樓梯間供電。這是非常好的,后面我們還做了很多這樣的項目。
總結起來,方大集團這27年在上面這些細分行業里是一個開拓者,其中一些到今天還是領先者,一直保持了很強的競爭力。
看好幕墻行業發展前景
成孝海:公司業務結構比較分散,下一步會集中發展哪一個方向的業務?有沒有進入新領域的考慮?
熊建明:方大集團的體量在上市公司中不是很大,但涵蓋的產業比較多。比如幕墻市場,三十多年來一直沒有絕對的壟斷者,也沒法壟斷。因為中國建筑市場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也不能把它做得太大,做太大會形成很大的應收賬款風險。方大集團始終把風險管理擺在第一位,在行業里做到高端,我們沒有沖著規模去。
我們的PVDF鋁單板、光伏建筑一體化、地鐵屏蔽門,這些市場的規模都不大。所以,我們也在考慮,也一直在著手進入一些跟我們現有行業相關的新產業,轉型還是需要的,不過現在還不太好說。
成孝海:幕墻是公司的起家業務,這個行業到底有多大的市場規模?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熊建明:這個行業不可能太大,應該說市場一年內規模以上的體量(一百米以上的建筑),或者一百米左右的建筑不會超過200個億,但我看好這個行業。第一,幕墻行業還在發展。第二,我們現在的眼睛已經走出去,緊跟“一帶一路”。我們現在關鍵要做高它的附加值,不止是追求量。未來五年到十年,粵港澳大灣區、上海自貿區、雄安新區等對幕墻的要求可能完全變了,它一定是更加節能、環保的,結構肯定要提升,我們在這一塊已經鋪墊了很多技術。
比如現在很多人提出的幕墻光污染的問題,這是我們沒法回避的。要在設計上、材料上解決光污染的問題,作為幕墻公司,工藝上、技術上要提供解決方案,現在已經在處理。比如玻璃反光的問題,在馬路上,幾乎見不到我們新樓有炫光了,這是我們的技術跟玻璃廠結合起來生產的產品。這也是我們的專利,既要保證玻璃的透光率,又不產生光污染,盡量找到一個最佳結合點。
建筑跟人一樣,必須要穿衣服,穿什么樣的衣服都叫幕墻。幕墻不一定是玻璃幕墻,材料是各種各樣的。像我們穿的衣服有西裝、皮夾克,材料不一樣、款式不一樣,男人、女人、小孩、老人穿的衣服都不一樣,冬天、夏天穿的衣服也不一樣。幕墻也是這樣,這就是它需要存在的生命力,我認為還是非常強的。
2005年實施的我國第一部公共節能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是我們主編的,定位非常高的。因為在我們國家,60%的耗能是在建筑上產生的,可想而知建筑的節能有多么重要。所以幕墻這一塊的節能,我認為是將來幕墻公司必須要攻破的一個難關,也必須要去做。
所以,我看好幕墻市場,方大集團也準備長期在這個市場里面深耕細作,把這個品牌再繼續做好。
開創地鐵屏蔽門維保新業務
成孝海:公司還有一大業務是軌道交通屏蔽門,當時方大集團是怎么進入這個市場的?
熊建明:早年我去法國出差,看到他們有屏蔽門,我就覺得這不和玻璃幕墻一樣的嗎?兩塊玻璃,兩個門,沒什么難。回來一研究,哪有那么簡單,里面還有信號、軟件、控制、DCU(驅動控制單元)、滑道、門體等六大系統,方大集團當時就只能做最外面那個看得見的門。所以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從1999年開始,一步一步走,到2002年拿到第一個單——上海地鐵一號線。慢慢的,現在的國內軌道交通屏蔽門市場已經基本看不到國外的品牌了,方大集團的產品覆蓋國內60%以上的地鐵城市,市場占有率約在三分之一。
剛才也說了,地鐵屏蔽門的市場是較小的,很難做大,但我們一定要保證競爭的優勢?,F在,我們在海外發展得非常好,進入了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等國家的市場。
成孝海:方大集團已經開始做屏蔽門的維修保養業務,這一塊市場前景怎么樣?
熊建明:屏蔽門和汽車一樣,前幾年一般不會有問題,一定期限之后就需要維修了。地鐵屏蔽門是一個公共產品,一壞就會影響整條線路運營。地鐵公司作維保服務并不專業,但這是我們的優勢業務。目前公司已經有一部分維保業務在做了,專業化維保服務將來一定是公司軌道交通屏蔽門業務的重要補充。
軌道交通屏蔽門行業會越來越小,因為建得越來越少。怎么辦?我們要把技術服務放進去,不要讓這一塊業務的營業額下降,應該有穩步的增長。當然這塊市場,我看起碼還有十年以上的發展。十年以后,老了的總要來維修,總要換系統和零件,這個系統和零件是方大集團獨有的,我們還是有些優勢,這也是公司在這個市場發展的依托。
方大城銷售、招商情況超預期
成孝海:方大城是公司房地產板塊中的重點項目之一,目前銷售與招租怎么樣?
熊建明:嚴格來說,方大城不是一個房地產開發項目,而是“工改工”的項目(普通工業用地改變為創新性產業用地,類似于城市更新)。你也看到,方大城沒有做一套住宅,沒有做一套公寓,全部拿出來做創新性的產業用房。方大城這里是什么地方?是中心價值連城的地方。如果做成房地產去賣,很快可以現金回籠,但是我們沒有做。
方大城的銷售情況非常好,我原來準備賣兩到三年,其實現在基本上賣光了,還剩近一萬平方米。商業部分招租的情況也非常好,商家入駐率達到90%。方大城里面公司的業態、商家的業態,超出了我們的預期。這一塊人氣也非常旺,2019年應該會有兩萬多人在這里辦公。在這里辦公的也有很多上市公司,像平安銀行就在一號樓租了大概五層。因為這里畢竟是一塊非常好的地域,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如果經營理想,方大城每年會有1.5億~2億元的租金收入,而且還會有很多衍生品的收入,資產質量非常高。有人問我,你們方大城是請誰建的,請誰管理的。今天我和你說,建設、運營、招商、物業管理都是我們自己的團隊,目前看還真的是不錯。
我們也有其他項目在做,深圳方大邦深產業園在新的會展中心旁邊,還有深圳市橫崗大康河沿線片區城市更新項目,都正在推進。這些項目都非常有價值,都在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的區域。我想,順利的話,最近一兩年就能開建。
把控發展、創新和風險的關系
成孝海:方大集團已經有27年的歷史了,在您心中,她未來會發展成一個什么樣的企業?
熊建明:第一,方大集團科技為本、創新為源的理念不能變,這是我們的發展宗旨。第二,一定要把發展、創新和風險的契合點把控好。
都說企業的平均壽命是七年,小企業的平均壽命是三年,我想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我一直說,方大集團的目標是百年老店,現在才過了25%多一點,還有一大段路要走,所以不能滿足于現在。方大集團今天用的東西,到明天可能就過時了。守舊,就會喪失發展的潛力,只有創新才能保持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但是創新過頭,不結合實際的創新,一定會成為烈士。我可以成為一兩個烈士,如果都成為烈士,方大集團就完了,所以我要把握發展、創新和風險之間的關系。
方大集團未來的十年,我能預見競爭的因素,都會是健康的,可以持續地走下去。我說這話的原因,一是因為我的團隊非常好,員工流失率比較低,很多高管從創業一直跟我干到退休。這些確實很難得,一起共事很多年,退休了對公司還非常有感情,我要感謝他們。二是我們每年招聘一百多個應屆生,讓他們來總部培訓,最大限度適應公司的環境,還在附近租了幾棟樓進行改造,加裝空調、熱水器等,安排好住宿和飲食。培訓好之后,分配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他們是未來方大集團發展的重要源泉。
第三是我要求公司每一年都要出現新東西。比如管理部門,每一年都要有兩個創新性的成果,企業新產品的銷售收入占的份額,研發費用情況,這是我的考核要求,一直堅持了好多年都是這樣的。還有就是對企業的內控建設,我們一直在企業內部推行雙反(反舞弊、反腐?。还苣阗Y格多老,這條紅線是不能破的,要讓方大集團有一個健康的肌體。
盡力提高投資者回報水平
成孝海:公司上市也有二十多年了,資本市場對公司發展起到哪些積極影響和作用?
熊建明:關于資本市場,我們非常感謝。方大集團是1995年11月29日在B股上市,1996年4月15日在A股上市,雖然融資量不大,但為方大集團提供一個非常大的平臺,進而提升公司管理品質,連接投資者及海外市場,一路幫助我們穩健發展。
方大集團也盡力向投資者提供回報,我們從市場上拿來的錢和這些年分紅的錢幾乎是相當的。也就是說,今天的方大集團從資本市場籌集了一些資金,通過公司的經營、創造給了投資者回報。我覺得公司應該盡最大的努力回饋投資者,公司有能力要這樣做,沒有能力也要創造一些條件去做,這樣的理念會持續下去,以后還要繼續提升給投資者回報的水平。
我對現在方大集團的市值不滿意,很多投資者問是為什么,作為董事長,只能盡力把企業搞好。最近一段時間,部分民營企業出現流動性危機,我們還是感到比較踏實,方大集團提前有一個判斷,公司各方面的經營還是比較健康的,各個產業發展比較均衡,這也是對投資者認真負責的體現。
成孝海:B股市場現在基本上喪失了融資功能,公司也實施了回購,有沒有徹底解決B股問題的想法?
熊建明:我有這個想法,但只能在現有框架內,最大地減少方大B股的存量。第一,你也看到公告,我自己也在買方大B,低了我就買,因為它確實已經不能體現公司的價值了。第二,公司在合適的、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回購,今年(2018年)是2億元人民幣,以后還會采取一些別的渠道,或者創新的方法來減少B股的存量,以提升公司價值。至于什么時候能把它消滅掉,我就不知道了。
成孝海:2018年三季報顯示,方大集團的股東人數超過6萬戶,您有沒有什么話想對投資者說?
熊建明:非常感謝投資者們二十三年來不離不棄地信任我們,買我們的股票,方大集團會盡最大的努力給投資者回報。也要感謝投資者每年在股東大會、投資者交流平臺上給出的意見、建議,確實有工作做得不好的地方,我們會去改進。希望投資者們繼續關心支持方大集團,近幾年公司分紅比銀行回報率都高,你們堅定了,我們會更加有信心。投資者和方大集團的團隊、所有員工是一條船,我們一定要讓這條船穩健、高效率地前行。
當選人大代表積極履職
成孝海:您在2018年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履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熊建明:我提了幾個建議,政府的相關部門也非常關注。一個建議涉及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按照之前的稅務制度,50萬元的銷售收入就是一般納稅人,我建議至少提高到1000萬元。因為一般納稅人要有會計、出納等,50萬元連這些人的工資都發不起,這樣沒法做到大眾創業,像深圳這個地方,房租、人工等成本擺在那里,1000萬的標準都不算高。大概是2018年4月底,一般納稅人的標準提高到了500萬元,還算不錯。
還有一些建議涉及到公司法修改、回購等,政府基本上都有答復,有的部門也確實做了相關工作。這些建議可能不止我一個代表提,但是我提的比較具體一些。
采訪札記丨熊建明:創新又保守的資本市場老兵
證券時報記者 萬鵬
方大集團1996年在A股上市,是A股市場第一家民營上市企業。在老股民的記憶中,方大集團是一家深市的老牌績優公司,經營穩健、分紅率高。但在新股民眼里,公司就顯得不太“性感”——沒有時髦的業務,不熱衷資本運作。但本次采訪中,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卻是“創新”二字。
創新的基因,首先來自方大集團董事長、總裁熊建明。在下海之前熊建明任職于深圳蛇口管理局,負責蛇口建設管理,曾“一個人管了七個公章”。然而,在“蛇口精神”的感召下,有著工科背景的他,并不安于現狀,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自己的專業與節能、環保、低碳等理念結合起來,最終選擇了在建筑新材料行業進行創業。
在上市前和上市后,公司相繼投入巨資進行可降解塑料袋和LED芯片的研發,都因各種原因失敗了。談及此事,熊建明頗為感慨地說,“創新的代價非常高,容易成為烈士,但創新就一定要有烈士精神?!?/span>
這些挫折并沒有阻擋公司對創新的追求。目前,方大集團有5家國家級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先后研發出高端幕墻、地鐵屏蔽門、PVDF單層鋁板、光伏建筑一體化等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2018年,方大集團還被評為廣東省自主創新示范企業。
方大集團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與公司內部管理中的創新機制密不可分。熊建明要求公司管理部門每一年的年終總結中,一定要有一兩個創新性的成果,并將新產品占銷售收入的比例列入對相關部門的考核指標。
但在資本運作方面,方大集團又有非常保守的一面。正是這種“保守”的風格,讓公司經歷資本市場一系列大風大浪后,依然不斷發展壯大,路子也越走越寬。數據顯示,從1995年至2017年底,方大集團營業收入增長了23倍,總資產增長了30倍,營業收入及總資產每年都在以超過16%的復合增長率快速增長。相反,股票代碼排在方大集團之前的40多家深市公司中,退市的就有4家,其中大多是被資本“玩壞”的公司。
對于方大集團當前的市值,熊建明并不滿意。他認為,方大集團現在的市值并不能體現公司的實際價值,作為董事長自己只能盡力把企業搞好。
談到未來的規劃,熊建明特別提出了高質量的發展目標,首先要保證訂單是高質量的:一是不要去墊資;二是付款條件要合適;第三,利潤要有保障。相信有了這三方面的保障,方大集團仍會延續以往穩健又不失進取的風格,在堅守主業的同時又積極創新,為投資者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