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簡稱工程中心,工程中心是依托具有較強科技創新能力的法人單位建設的科研實體;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載體;是聚集和培養高水平工程技術人才、開展產業共性技術研發、產學研協同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平臺。
2023年,由方大集團下屬企業深圳市方大建科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幕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正式認定為“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方大集團共有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作為行業領先的裝配式建筑幕墻工程技術中心有哪些超群之處,讓我們一同探秘。
有實力,集聚創新優勢
方大建科是國家建設部首批核準的建筑幕墻工程設計專項甲級資質企業及壹級建筑幕墻施工企業,擁有東莞、上海、成都、南昌、贛州(在建)等大型幕墻研發制造基地,具備年產500萬平米以上的幕墻加工制造能力,是全球高端幕墻系統的首選供應商和服務商,先后榮獲國家建筑行業最高獎項“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詹天佑土木工程獎”、中國建筑裝飾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獎項200多項。
公司充分發揮技術和行業經驗優勢,建設廣東省裝配式建筑幕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該中心專屬場地1200平方米,擁有金屬元素分析系統、50KN微機控制電子萬能試驗機、600KN微機控制電液伺服萬能試驗機、CNC四軸加工中心等儀器設備和CATIA(3DE)軟件、PMS等開發設計軟件,為持續創新保駕護航。
CNC四軸加工中心
有人才,培厚創新土壤
目前,研究中心有年輕化、專業化、高學歷的研發人員235人,培育了一批“深圳百優工匠”,許多研發人員榮獲“全國建筑裝飾行業科技獎”、“全國優秀幕墻設計師”等行業獎項。多次被評為“深圳工匠培育示范單位”。研究中心常年與國內知名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吸納更多的優秀人才加盟。與中國建筑科學院進行高性能建筑外窗節能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與清華大學-伯克利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就“超高層建筑幕墻檢測技術”、“納米自潔技術在幕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領域的應用”等前沿領域進行技術交流;與暨南大學進行“新型拉索與鋼板環梁組合幕墻系統”、“金屬板材平整度仿真分析”等研究,同時聯合共建“本科生、碩士及研究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研究中心向暨南大學提供校外實踐指導和良好的工作條件,暨南大學向公司及中心開放相關領域的科研資源和技術服務,推薦優秀畢業生。
方大建科積極參加行業內技術交流活動,作為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幕墻工程分會、深圳市建筑門窗幕墻學會、深圳市裝飾行業協會等協會的副會長單位,通過技術交流會議和活動帶動整個建筑幕墻行業技術向前發展。
有產出,見證創新蝶變
研究中心致力于新型建筑幕墻系列產品的研發,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累計推出裝配式幕墻懸窗、新型斷熱窗式單元幕墻系統、簡易鋼鋁結合龍骨玻璃幕墻裝配式系統、間斷短橫梁形式石材幕墻裝配式系統、石材幕墻單元化、節能內循環內幕墻等多個創新性產品,創造多項“中國企業記錄”,擁有超200項產品專利,多項產品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并獲得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科技進步獎。近年來,公司累計投入研發費用超2億元用于技術突破與新產品研發,產出一系列豐碩的成果,對超高幕墻平推窗系統、高氣密性節能通風式單元幕墻系統等30項科技成果實施了轉化,成功將知識產權成果轉化至行業實踐進行推廣應用。
方大建科受邀參編、修編了《玻璃幕墻工程技術規范》、《金屬與石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建筑幕墻熱工性能檢測方法》、《建筑用光伏技術導則》、《人造板材幕墻工程技術規范》等國家、行業標準21項,展現了公司在幕墻行業內研發與創新實力,彰顯了在同行業中的領先地位和卓越成就。
有機制,提升創新質效
研究中心建立了科學高效的管理機制,確保在人力、財力和物力的配置上達到最優的整體效益。項目管理層面,研究中心設專人負責科技信息管理,包括搜集市場信息、科技動態,以及檢索國內外的文獻和專利,為研發方向和前沿技術提供指導;項目執行過程中,研究中心進行全程監督和檢查,確保項目按計劃進行,并針對執行情況提出建設性的改進建議;財務部門則依據項目預算進行嚴格的資金管理和控制,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此外,研究中心實行項目負責制,通過項目專項資金、獎勵機制和技術資格審核等多元化手段,激勵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團隊的創新潛能。
對于技術力量或設備手段不足的研發項目,研究中心和項目負責人可以尋求與外部科研機構或高校的合作,利用外部的技術資源共同完成項目研究。研究中心主要負責建立科技研發設施設備、構思和開發創新技術、確認新產品,并推動其產業化。而合作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則負責提供技術理論培訓,參與技術研發、產品技術檢驗、測試標準的完善和修訂,并協助進行人才培養等工作,共同推動科技創新的發展。
方大建科將充分利用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人才培養、技術研發和產業創新等多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培育創新精神,增強發展動力,為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提供科技支撐,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